
对于企业而言,科技项目政策申报不仅是获取资金扶持、享受税收优惠的重要途径,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、布局未来发展的关键举措。以下汇总的17个全年可申报项目,覆盖知识产权、软件资质、税收补贴、体系认证等多个领域,部分项目更是次年申报的前置条件,企业可结合自身需求查漏补缺,提前规划布局。
一、知识产权与软件类:筑牢技术壁垒,享受税收红利
1.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化认证(贯标)
贯标是企业参与更高层级资质申报的“敲门砖”,无论是申报知识产权优势/示范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还是冲刺著名商标、驰名商标,贯标证书均可作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有效证明。对于计划上市的企业,贯标能帮助规避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风险,减少潜在纠纷。
从地方政策来看,广州市对初次通过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》(GB/T29490-2013)且专利数量达标的企事业单位,给予2万元扶持;完成首个认证周期再认证的,额外增加3万元扶持。适用群体:拥有专利、软著、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企业,无其他特定门槛。
2.软件产品认定
该认定是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优惠的核心依据。企业认定后,销售软件产品可按13%税率缴纳增值税,实际税负超过3%的部分实行“即征即退”,直接降低企业税负压力。同时,它也是申报软件企业资质的必要前提,二者共同构成“双软认证”的基础。适用群体:持有软件著作权,且软件产品已对外销售或计划销售的企业。
3.软件企业认定
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,可享受“2免3减半”企业所得税优惠——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,第三年至第五年按25%法定税率减半征收,优惠期直至期满。此外,软件企业资质能显著提升品牌实力,便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,实现“双证加持”;在招投标中,软件企业身份可享受加分,提高项目中标率,同时也是吸引投资、技术入股及上市融资的重要依据。适用群体:已取得软件产品证书的软件类企业。
二、税收与就业补贴:降低运营成本,缓解资金压力
4.重点人群就业退税补贴
企业若招聘特定人群并缴纳社保,可享受长达3年的税收减免优惠。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7800元(每月650元),3年累计最高2.34万元/人,优惠可依次扣减增值税、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及企业所得税。
适用招聘人群: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;在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;零就业家庭、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。适用群体:招聘上述人群并正常缴纳社保的企业。
三、技术与研发类:合规享受优惠,加速成果转化
5.技术合同认定登记
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、技术转让及相关技术咨询、服务合同,经认定登记后可享受多重优惠。增值税方面,可申请减免;企业所得税方面,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500万元以内部分免征,超过5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。
更关键的是,委托、合作研发项目的合同若经认定登记,可作为委托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留存备查资料——未登记的技术合同,无法享受该优惠。此外,该登记证书还是高新技术企业、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认定的重要依据。适用群体:有技术合同来往的企业(需作为受托方申请)。
6.科技成果评价
对于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政府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企业,科技成果评价报告是重要佐证材料。通过行业权威专家评价,企业技术成果能快速获得行业与客户认可,提升市场竞争力,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化进程。
同时,评价报告中的完成人名单,可作为科研人员职称晋升时,评定科研能力与研发水平的关键依据;若企业计划申报自然科学奖、科技进步奖、技术发明奖等各级奖项,该报告也是核心佐证。适用群体:申报高新、推动技术转化、评职称或冲刺科技奖项的企业/个人。
7.科技查新报告
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“证明新颖性”,可广泛用于科技立项、成果鉴定、科技大赛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、重点新产品申报、创新基金申报、高新认定及科技进步奖申报等场景,帮助企业在项目评审中脱颖而出,获取政策奖励。适用群体:技术具备一定新颖性,需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的企业。
8.软件测试报告
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软件测试报告,比企业内部测试更具公信力,能客观评估软件产品质量,增强企业信誉与市场竞争力。此外,报告是企业申报双软认证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科技类项目的必备材料。适用群体:持有软件著作权证书的企业。
9.研发费用合规体系
该体系能帮助企业构建规范的研发费用管理流程,降低法律与税务风险,确保费用核算合法准确;同时,可排查内部研发管理的薄弱环节,完善内部控制,提升风险防范能力。长期来看,合规的研发管理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适用群体:存量高新技术企业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有研发创新需求的企业。
四、体系与资质认证:提升综合实力,抢占市场优势
10.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
“两化融合”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,企业通过分级分类贯标,可建立持续改进的过程管控机制、系统性解决方案及治理体系,实现新型能力跃升,塑造良好市场形象与信誉。第三方分级评定结果,能反映企业新型能力的先进性与成熟度,成为龙头国企选择供应商的优先考量因素。适用群体:工业企业、信息化企业(最佳),其他行业也可申报;建议人数不低于30人,且拥有含进销存、生产管控、质量管控等功能的信息化系统。
11.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——年审
年审即年度监督审核,核心目的是维持两化融合证书的有效性,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贯标要求,避免因证书失效影响后续合作与项目申报。适用群体:已完成初次两化融合贯标认证,需进行第一次/第二次监督审核的企业。
12.守合同重信用企业
该资质的证书可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网、中国招标投标网查询,含金量极高。在招投标中,它既是准入门槛、资格审查内容,也可能直接加分;申报政府项目时,常作为前置条件或加分项。此外,资质能提升企业品牌形象,证明履约能力与综合实力,便于争取政府扶持基金,在招商、签约合作中展示信用资质。适用群体:成立满6个月,有招投标需求的企业。
13.AAA知名商标品牌评价
认定后,企业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将显著提升,法律保护力度也会加强,更易获得消费者信任与忠诚度;同时,能提升企业信誉,增强品牌文化凝聚力,巩固行业地位,降低运营成本,增加隐形利润,还可减少宣传成本,扩大品牌影响力。
从地方政策看,广州市天河区对新获得AAA级及以上《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证书》的企业,每件给予最高5万元一次性扶持。适用群体:拥有注册商标、年营业额超10亿元、品牌在行业内知名度高且产品/服务质量稳定的企业。
14.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认证
DCMM认证是数据密集型企业的“实力标签”,多地政府给予高额奖励:广州市对通过三级及以上认证的企业,最高奖励50万元;深圳市对通过二级、三级、四级、五级认证的软件企业,分别给予最高15万元、25万元、40万元、50万元奖励。适用群体:金融机构、电信运营商、互联网企业、制造业、政府机构,及医疗、教育、能源、交通等数据密集型行业;申报二级需具备MES或WMS等信息化系统。
五、产品类认证:打造特色品牌,获取政策倾斜
15.广州市创新产品
该认证是企业创新实力的直接证明,能提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力;同时,有助于增强行业影响力,打造品牌优势,开拓市场。申报条件:需满足以下任一要求:近2年列入国家/省市首台(套)装备目录、入选名优高新技术产品/专精特新企业产品、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、承担各级政府科研项目;或为企事业单位自主研发,投放市场不满2年、创新程度高、质量可靠(需第三方检测报告)的产品。
16.绿色产品
绿色产品认证是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,能显著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,获得消费者信任。同时,企业可享受绿色信贷等政策支持,降低运营成本;在工程招标采购中,绿色产品标识是重要加分项,有助于进入大型甲方合格供应商名录。适用群体:产品符合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目录,包括人造板、涂料、建筑玻璃、太阳能热水系统、家具、纺织产品、电冰箱、轮胎等的企业。
17.团体标准
参与团体标准制定,能帮助企业抢占行业话语权,整合业内资源,建立技术壁垒;同时,可提升品牌形象,引领市场方向,满足创新需求,协调市场主体。此外,团体标准也是申报项目的加分项,有助于获取政策奖励。适用群体:有制定标准需求的企业,可作为牵头单位或参编单位参与,制定周期为3-6个月。
以上17个项目全年工作日均可受理,且全国各地企业基本均可申请。企业可根据自身阶段与需求,优先推进与核心业务相关、或为次年申报打基础的项目,通过政策红利与资质认证,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。需要处理项目申报事宜,可联系凯东张工:189-2243-6484(微信同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