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:189-2243-6484(微信同号)        企业招聘
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项目政策解读
  • 创新服务
  • 专利商标转让
    • 知识产权服务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产品服务
  • 关于凯东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专利落地页
  • 知识产权实缴

新闻动态
NEWS INFORMATION
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公司动态
  • 公司活动视频
警惕!2025年上半年全国1231家高企资格被撤销,高企合规要怎样布局?
高企资格不仅是一项荣誉,更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 “身份证”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企业唯有将合规要求融入日常运营,以研发投入为基、以知识产权为翼、以成果转化为径,才能守住高企资格,真正实现 “高新技术” 与 “高质量发展” 的深度融合。


2025年上半年,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一份沉甸甸的名单:1231家高新技术企业因不符合认定条件或存在严重问题,被正式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。涉及 15 个省市,其中 233 家企业被追缴税收优惠和财政奖励。这一数据延续了 2024 年 3545 家企业被取消资格的严控趋势,折射出高企认定管理从 “重审批” 向 “全周期监管” 的转变。透过这些案例,企业究竟踩了哪些红线?又该如何守住高企资格 “生命线”?


一、六大红线:高企资格取消的主要诱因

梳理各地公告可见,企业被取消高企资格的原因集中在六大核心领域,每一项都直指高企认定的核心要求:


(一)研发费用 “双不达标”

既存在占比不足的问题(如年收入 2 亿元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低于 3%),也有归集不规范的情况。部分企业将生产性支出混入研发费用,或未建立独立的研发费用辅助账,导致核算混乱。


(二)知识产权 “两张皮”

无效专利、过期商标等 “僵尸知识产权” 被剔除后,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不达标;更有甚者,核心技术与主营产品脱节,无法归入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》。


(三)高新收入 “未过半”

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占比未达 60%,暴露出企业主营业务与科技创新的关联性不足。以上海为例,462 家被取消资格的企业中,342 家因这一问题 “出局”,占比高达 68.54%。


(四)科技人员 “数量不足”

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低于 10%,反映出企业对研发团队建设的投入不足。新疆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,占比达 55.3%。


(五)年报 “失约”

累计两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,违反了高企动态管理要求,沦为监管盲区。


(六)重大违规 “一票否决”

发生重大安全事故、质量问题或环境违法行为,触碰政策红线,直接丧失资格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多地企业存在 “多线违规” 现象。如新疆某企业同时出现研发费用占比不足、高新收入不达标、科技人员短缺三重问题,最终因 “系统性不合规” 被取消资格。


二、区域特征:不同省市的违规侧重点

从地域分布看,各省市的违规特点呈现明显差异,反映出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与管理水平的差异:


(一)上海

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是 “重灾区”,占比 68.54%。作为经济中心,上海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高,若未能清晰划分高新与非高新收入边界,极易 “踩线”。


(二)湖南

研发费用问题占比 55%,成为首要诱因。该省传统制造业转型企业较多,研发投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。


(三)新疆

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占比 84.2%,同时 76.3% 的企业存在高新收入问题,双重压力凸显了边疆地区企业在研发管理上的短板。


(四)广东、福建

虽未公布具体原因,但结合两地产业特点,外向型企业可能因知识产权国际布局不足、跨境研发费用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“中招”。


三、合规破局:构建全流程研发管理体系

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,企业需从 “被动整改” 转向 “主动合规”,构建覆盖研发全周期的管理体系:


(一)组建专业团队,覆盖多领域需求

企业可引入包含科研财税、知识产权、成果转化等领域专家的综合服务团队,实现 “专业事专人管”:

1、财税专家负责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,细化人员人工、直接投入等费用类别,确保归集合规;

2、知识产权专家定期 “体检” 专利库,剔除无效专利,布局 “核心专利 + 外围专利” 组合;

3、成果转化专家推动研发成果与市场对接,提升高新收入占比。


(二)落地全周期管理,把控关键节点

从项目立项开始,需做好三方面工作:

1、立项阶段明确研发目标与技术领域,避免 “偏离高新方向”;

2、研发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跟踪费用支出,确保占比达标;

3、成果验收时同步完成知识产权登记与收入核算,形成闭环管理。


(三)借助数字化工具,提升管理效能

采用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降风险的关键。通过智能 RD 系统实现研发项目线上化管理,用研发工时系统精准统计科技人员投入,让数据可追溯、可验证,既满足监管要求,也提升了研发效率。


高企资格不仅是一项荣誉,更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 “身份证”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企业唯有将合规要求融入日常运营,以研发投入为基、以知识产权为翼、以成果转化为径,才能守住高企资格,真正实现 “高新技术” 与 “高质量发展” 的深度融合。


高新技术企业资质,从认定都后期维护监控,是一个系统、有规划的长期工作,有计划申报认定高新的老板,可联系凯东张工(18922436484),为贵企量身定制一个全生命周期高新方案。

上一篇: 无
下一篇: 从2446→5813家:2025科技型中......

扫描二维码免费咨询

关注凯东知识产权公众号

一手掌握政策资讯

公司地址:广州市东风中路410号时代地产中心30层3001-3004

Copyright ©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CP备粤ICP备09018514号

凯东头条

凯东知乎

凯东微博

  • 电话

  • 在线咨询

  •